展覽回顧

2022國際木雕藝術交流展
  • 展覽日期
    2022-07-18 ~ 2022-10-23
  • 展覽地點
    三義木雕博物館二館2~4F
  • 公布單位
    文化資源科
石田陽介作品紫丁香的味道
石田陽介作品紫丁香的味道
邱仕福作品大智若愚
邱仕福作品大智若愚
「2022國際木雕藝術交流展」由雙策展人—邱泰洋老師與張富峻老師共同策劃,邱泰洋老師為苗栗在地藝術家,擅長於跨媒材的藝術探討,在大型雕塑展覽活動擁有豐富的策展經驗;而張富峻老師多年來鑽研調查地方木雕藝術發展脈絡,對於臺灣木雕發展的歷史軌跡有其獨到的見解,兩位策展人透過不同面向的展品向觀者進行對話,闡述與分享國內外木雕藝術發展的廣度與深度,期待拓展大眾對木雕藝術的認識與喜愛。


2022國際木雕藝術交流展正逢20周年,今年策展主題「原貌.開拓」,以時間為經線,以創作美感、觀念為緯線,希望通過造型、觀念、色彩、刀觸、媒材五大展區,以延續國際木雕藝術多維度的探討路徑,並由此為主軸整合回顧並再開展未來的策展核心與主題。


造型展區


大眾第一眼看見的是藝術作品的外部形象,不論是寫實具象的造型,或抽象寫意的造型,它也像是一個容器,將主題、思想、情感、信念等可以被表達的內涵置入其中。所以,造型它並不只是一個可見的外表。造型有兩個部份非常重要是大體結構、細部組織,如何善用造型中的輪廓外型、大體結構與細部組織,即是創作中最主要的生命力,傳達了藝術家通過造型給予藝術種種而重要的表現。本展區邀請的藝術家:臺灣韓旭東、黃瑞元、陳義郎、邱泰洋、施振木與日本石川幸二、阿部乳坊、大洋洲阿爾比哈爾。


觀念展區


藝術家在創作時,會對作品賦予珍貴的靈魂力量,我們稱之為「立意」,所謂立意就是作品要傳達的、提煉的觀念。近現代雕刻藝術中,觀念的重要性已經是古今美學、東西美學交會激盪的核心課題,觀念的表達是從過往傳統繼承中延伸,或是通過當刻生活做出拓展與提煉,甚至從世界的觀察認知、思潮理念撞擊反省、社會現象衝突思索,找到藝術家自身觀念的最大呈現。觀念展區邀請的藝術家:臺灣賴永興自刻頭像、黃明鍾建築頭像、中國高冲冲時髦的女性、日本阿部乳坊懸掛人像,形成相互的對話。


色彩展區


在地球上人類是所有生命體中,最能享受多樣繽紛色彩之美的。人們在色彩中體會著生命的多樣美好,萬事萬物皆有其色,木雕藝術需要運用不同樹種的色彩紋理進行創作。木材被雕刻之前,處於原生狀態時,就擁有了自己的色彩,成為它材料特性的特徵,木雕藝術色彩表現上的第一個層面是木材本身的原色,第二個層面是塗裝上彩,上色的過程就是人類對於文化所賦予的認知,它可以是非常寫實的落在生活中各種物象的模擬色;也可以是紅黃藍綠或金銀黑白等特殊色,賦予瑰麗神秘的象徵。本展區邀請的藝術家:臺灣的朱銘、戴堯燻、法國金大南、日本吉田敦。


刀觸展區


雕刻藝術是讓最精華的、最重要的主體,呈現在觀眾眼前。不同的作者在雕刻過程時,由於工具使用的差異、使用工具技巧的不同,而擁有了獨一不可替代的刀觸之美,當作者對木材有很深刻理解時,刀在其中展現出深刻精湛功夫。其次,通過不同工具,使木頭的原生性格,包括肌理效果、質感觸理被凸顯出來,或是滄桑或粗獷,或是細膩或美妙,種種觸覺上誘發的美感,以刀觸作為痕跡信號披露在我們眼前,敲醒、點醒了觀眾,使他們能夠對這件作品產生非常貼近的感知,然後由此產生了審美。本展區邀請的藝術家:臺灣的陳正雄、賴永發、陳德隆、日本石田陽介。


媒材展區


藝術創作都需要落實於它的載體,而木雕藝術的主要載體即是「木材」,木材有獨特的木本植物性格,我們的木雕創作材料取自原本活生生的樹木,木雕載體便是取材於活生生的材料,並且在當中看見它生長的脈絡,生長環境和氣候,保留材料的特質,本展區邀請了從單一的一棵樹取下來的木材展現出各種特性的藝術家臺灣邱仕福與韓國李樹泓;使用其他複合材料的多元媒材表現的藝術家蔡根、邱泰洋、曾俊豪;本身以零散材料加以聚合成集合材的藝術家英國貝馬丁,木雕藝術在媒材的表現上依然有廣闊的施展空間。
相關連結:2022國際木雕競賽展及交流展線上展覽
  • 邱泰洋作品飛行的種子
    邱泰洋作品飛行的種子
    陳正雄作品瀟灑
    陳正雄作品瀟灑
    曾俊豪作品自然歷史時間的關係
    曾俊豪作品自然歷史時間的關係
  • 韓旭東作品追逐‧唐朝
    韓旭東作品追逐‧唐朝
最後異動時間:2022-08-07 下午 02:15:15